编号 |
栏目 |
著录信息(中文) |
1 |
“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学术笔谈 |
苏君阳,张广斌,雷云,叶波,马文娟.“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学术笔谈[J].宁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47(1):1-11. |
2 |
青年学者笔谈:“五个共同”与中华民族历史观 |
白建灵,于光建,勉嘉铖,孔维京,肖超宇.青年学者笔谈:“五个共同”与中华民族历史观[J].宁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47(2):1-8. |
3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研究 |
陆春霖,张渠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共产党坚持胸怀天下的精神滋养[J].宁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47(1):12-20. |
4 |
吴建永.马克思恩格斯文明思想的三重论域——兼论对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当代启示[J].宁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47(1):21-28. |
5 |
杨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历程中的问题、结构与方法[J].宁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47(1):29-36. |
6 |
程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红线重要论述的生成逻辑、内涵要义与实践要求[J].宁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47(2):9-16. |
7 |
陈步伟.坚持问题导向的方法论意蕴[J].宁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47(2):17-22. |
8 |
张爱萍,张立平.中国共产党共同富裕思想的哲学意蕴[J].宁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47(2):23-31. |
9 |
王卓.生产与自由的辩证法:马克思生产范式的内在逻辑[J].宁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47(2):32-39. |
10 |
孟茁.晚年马克思思想的人类学指向及其研究性质[J].宁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47(2):40-46. |
11 |
刘冬冬.中国式现代化的四维正义探赜[J].宁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47(2):47-55+65. |
12 |
李省龙.论党的理论创新规律——党的理论创新规律认识论纲[J].宁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47(3):1-14+39. |
13 |
李海林.论意识形态的层次性内涵、载体及功能[J].宁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47(3):15-24. |
14 |
李梦迪.论马克思意识形态思想建构的现实生活导向[J].宁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47(3):25-30. |
15 |
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 |
王鑫淼,陈建樾.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利益凝聚——基于历史唯物主义视角的考察[J].宁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47(1):37-42. |
16 |
中国史研究 |
陈勇明,杨阳 . 丝绸之路文化共同体之“人蛇”遗物意涵新探[J]. 宁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47(1):43-53. |
17 |
刘淼.明代极边认知与多民族交融[J].宁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47(2):56-65. |
18 |
陈育宁.历史研究的格局、视野与战略[J].宁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47(3):31-39. |
19 |
语言学研究 |
徐爱改.论从小句及物性到语篇及物性[J].宁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47(1):54-61. |
20 |
徐江胜.书面语体中的“借古”——以古语词“所”的借用为例[J].宁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47(2):66-70+78. |
21 |
马玉红.河州话研究四十载综述[J].宁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47(2):71-78. |
22 |
郭若男.晋语介休话结果补语述补衔接模式[J].宁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47(2):79-86. |
23 |
冯蒸.从腭介音和重纽的角度看《切韵》韵母拟音的三种体系及相关诸问题——兼论《切韵》的“等”是三个“等”,等韵图的“等”是四个“等”[J].宁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47(3):40-60. |
24 |
李葆嘉,章婷.形态学四阶段:特定语法→形态比较→形态分类→普通形态学[J].宁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47(3):61-75. |
25 |
焦浩.“X言必称Y”句的预示语功能及其在外交答问语篇中的发展[J].宁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47(3):76-82. |
26 |
文学研究 |
巴壮壮.文章之绳墨:南宋文法体系的构建与传播[J].宁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47(1):62-70. |
27 |
朱斌.共同体视域下的民族文学研究反思[J].宁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47(1):71-78. |
28 |
刘洋.仍抱“启蒙主义”与谈“理想亦不离现实”——周氏兄弟“乡土文学”观的分殊与意义[J].宁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47(1):79-86. |
29 |
赵静.从“小镇神话”到小镇去神话:20世纪早期美国小镇文学[J].宁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47(1):87-94. |
30 |
韦静怡.神话、历史与民间——论舜孝故事的三种形态[J].宁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47(1):95-103. |
31 |
潘伍豪.物叙事、身体、环境:物质生态批评的关键概念及其理论突破[J].宁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47(2):87-96. |
32 |
李准.魏晋南北朝祭祀歌诗研究述评[J].宁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47(3):83-90. |
33 |
胡永正.《兰亭集序》“一死生为虚诞”生死观探微[J].宁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47(3):91-99. |
34 |
郑剑委.中国当代生态小说的英译传播:国际可及性与读者评价[J].宁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47(3):100-106. |
35 |
经济学研究 |
张宇婷,孔梦媛.数字化转型、国际化广度与绿色创新绩效——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J].宁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47(1):104-119. |
36 |
周利平,李帅,辛婷.幸福的环保效应[J].宁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47(2):97-107. |
37 |
王娟,靳馨馨.数字化转型对“专精特新”企业双元创新的影响研究——容错机制的中介作用[J].宁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47(2):108-120. |
38 |
教育学研究 |
杨飞,曹子男.“知识场”视域下教育概念的词汇理据及历时发展[J].宁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47(1):120-126. |
39 |
高岩,惠雨晨 . 我国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历史演进、制度逻辑与优化路径[J]. 宁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47(1):127-134. |
40 |
张峰峰,李忠辉 . 面向人工智能时代人的存在样态之变、困境与教育应对[J]. 宁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47(2):121-127. |
41 |
李强.我国老年教育政策演进历程研究——基于政策工具理论视角[J].宁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47(2):128-136. |
42 |
王萍,曹凯.地缘政治视域下中国与中亚五国高等教育合作:机遇、挑战与路径[J].宁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47(3):107-114. |
43 |
哲学研究 |
陈亚军.杜威的实践哲学及其教育学启示[J].宁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47(3):115-122+136. |
44 |
董山民.论感触在杜威心灵哲学中的意义[J].宁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47(3):123-130. |
45 |
周靖.实在是认知的对象么?——基于布兰顿和德维特哲学的一项当代重审[J].宁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47(3):131-1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