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通知公告

通知公告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通知公告 >> 正文

《农业科学研究(中英文)》“乡村文化创新与乡村全面振兴”专栏征稿启事

发布日期:2025-10-10    作者:     来源:     点击:

乡村振兴,文化先行。乡村文化创新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内容和精神基础,对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文明乡风、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乡村文化建设,多次深入农村地区考察调研并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深入挖掘、继承、创新优秀传统乡土文化”“要让有形的乡村文化留得住”“要让活态的乡土文化传下去”。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强调要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中宣部、农业农村部、文化和旅游部等7部门联合印发了《“文艺赋美乡村”工作方案(2025—2027年)》[作者1] ,提出要深入挖掘乡村文化资源,创新乡村文化表现形式和传播方式,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强大文化动力。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加强文明乡风建设,作出实施文明乡风建设工程、丰富农村文化服务和产品供给、加强乡村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等部署。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动乡村文化创新与乡村全面振兴的决策部署,充分发挥期刊服务教学科研功能及学术传播和智库服务平台作用,提升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农业科学研究(中英文)》拟组建“乡村文化创新与乡村全面振兴”专栏,现面向广大科技工作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者及实践工作者公开征稿,期待各位专家学者惠赐佳作。

一、征稿范围

1.乡村文化资源普查与评估,包括但不限于:乡村文化资源类型与分布特征调查、乡村文化遗产资源数据库建设、乡村文化设施覆盖与利用状况评估、乡村文化人才队伍现状分析、乡村文化创新发展的区域差异与特色优势、当前乡村文化创新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制约因素、数字化技术在文化资源普查中的应用等。

2.乡村文化创新方法与路径,包括但不限于:文化内容创新,如乡村故事当代化讲述、民俗活动创新性发展、乡土文化IP打造与运营、乡村文化品牌建设等;文化形式创新,如数字技术在乡村文化传播中的应用、沉浸式文化体验设计、文化节庆活动模式创新、乡村文化艺术表现形式创新等;文化空间创新,如乡村文化阵地多功能化改造、乡村公共文化空间优化、特色文化街区建设、乡村记忆场所保护与活化等。

3.文化资源转化与产业融合发展,包括但不限于:文旅融合创新发展模式、农村文旅综合体建设与运营、乡村文创产品开发与营销、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开发、乡村文化产业集群培育、文化赋能传统产业升级路径、乡村文化消费市场培育、文化品牌价值提升策略等。

4.乡村文化治理与创新发展体系,包括但不限于:乡村文化治理现代化体系构建、文化治理与乡村治理有效衔接、乡村文化创新政策支持体系、文化创新成果转化机制、文化治理数字化转型等。

5.其他与“乡村文化创新赋能乡村振兴”相关的理论和应用研究。

二、征稿类型

研究论文,综述等。

三、征稿截止日期

2025年12月31日

四、专栏计划出版日期

2026年6月

五、专栏编委会(以姓氏笔画为序)

主 编

尹 士 教授,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河北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主要从事文化创新、科技管理、乡村振兴方面研究。在Journal of Management Analytics、《管理评论》、《中国管理科学》等期刊发表论文200余篇,出版著作2部,入选2025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年度科学影响力排行榜”。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省部级项目6项。担任《农业科学研究(中英文)》、Regional Sustainability青年编委,兼河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副主编,Humanities & Social Sciences Communications、Scientific Reports、Discover Applied Sciences编委,河北省农业经济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

朱 鹤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副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博士后。兼任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副秘书长、中国地理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民协民间遗产文化旅游委员会副主任等。长期从事文化和旅游地理、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方面的研究,已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其中第一或通信作者论文40余篇,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等各类研究项目20余项;获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研究成果一等奖、国家民委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二等奖、中国科学院院长优秀奖、文化和旅游部优秀论文奖等,入选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人才托举工程”。

李进涛 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山东大学生活质量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管理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行政管理、社会保障),国家土地估价师。主要从事土地利用与城乡发展、乡村空间治理、城乡居民生活质量、乡村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等领域研究。成果发表在Land Use Policy、Journal of Rural Studies、Applied Geography、Habitat International、《地理学报》、《地理研究》等国内外权威期刊50余篇,出版著作3部,多项智库成果获国家领导人批示或教育部等部门采纳,2024年入选中国知网高被引学者Top1%。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统计科研项目等纵向课题10余项,参与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等研究,参加了2015年、2016年、2017年、2019年精准扶贫成效第三方评估工作,获得了“2016—2021年先进个人”荣誉称号。担任《地理科学》《农业科学研究(中英文)》青年编委,兼任Land Degradation & Development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Habitat International等国内外期刊审稿委员会成员。指导本科生或研究生参加模拟市长大赛、挑战杯、MPA案例分析大赛等重大赛事取得国家级、省级荣誉奖励10余项。

宋永永 博士,陕西师范大学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地理科学系副主任,陕西师范大学青苗人才,陕西省秦岭生态环保“青年学者”。主要从事资源型地区社会-生态系统转型与治理、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乡村振兴研究。兼任中国自然资源学会资源型城市专业委员会委员和资源经济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Regional Sustainability、《干旱区地理》、《农业科学研究(中英文)》等期刊青年编委。2024年入选中国知网高被引学者Top1%(地理学)。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科研项目6项,在Science(Letters)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出版专著4部。曾获中国地理学会和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学术年会青年优秀论文等奖励10余项。

韩冬日 东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创新团队负责人。主要从事资源环境管理、数字技术、乡村振兴等方面研究。在《统计研究》、《资源科学》、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Communications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出版著作1部。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省部级项目7项。担任《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青年编委,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知识技能竞赛理事会理事。

六、投稿说明

1.查看稿件要求及投稿请登录《农业科学研究(中英文)》官网(https://jas.nxu.edu.cn),进入《农业科学研究(中英文)》主页,点击“在线投稿”进入投稿系统,按导引操作即可,上传稿件时须在题目中注明“乡村文化创新与乡村全面振兴”专栏投稿。

2.本专栏为《农业科学研究(中英文)》正式发表稿件,所有来稿严格进行“三审三校”。

3.如有疑问或需进一步沟通,请联系《农业科学研究(中英文)》编辑部,联系人:魏乐,联系电话:0951-2061795。

热忱欢迎专家学者积极投稿!

七、《农业科学研究(中英文)》简介

《农业科学研究》是由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厅主管、宁夏大学主办、宁夏大学学术期刊中心出版的农业科学综合性学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季刊。其前身为《宁夏农学院学报》,2004年6月14日经国家新闻出版署、科学技术部批准,更名为《农业科学研究》。2025年,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文种由中文变更为中英文。

《农业科学研究(中英文)》以“刊登农业学科的新技术和新方法、研究动态,力求客观、及时、有效地反映农业科学研究领域中各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为办刊宗旨,坚持立足本地,面向全国,积极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农业科技信息传播,为实现国家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服务。主要刊登农业科学、林业科学、植物保护、资源与环境科学、园艺科学、生态学、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生命科学、食品科学、农田水利与农业工程、农业经济学等方面的学术论文。主要读者对象为农业高等院校师生、农业科研人员和农业技术人员等。刊物被英国《动物学记录》(ZR)、“国际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CABI)”国际数据库收录,被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超星平台、博看网、中邮阅读网、龙源期刊网等全文收录。荣获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中国北方优秀期刊、全国民族地区自然科学版优秀期刊、首届中国高校民族类特色科技期刊、宁夏优秀科技期刊、宁夏期刊综合质量优秀期刊等荣誉(称号)。

 

宁夏大学学术期刊中心

《农业科学研究(中英文)》编辑部

2025年10月8日